疾管署今日公布1起國人赴馬來西亞染登革熱之群聚事件,分別是居住在北部和中部10餘歲青少年,均於當地出現發燒、頭痛、關節痛及肌肉痛等症狀,經檢查皆確診感染登革熱。該署呼籲,天氣逐漸轉熱,環境條件適合病媒蚊生長,提醒民眾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務必做好防蚊措施,返國入境時如有發燒等疑似症狀,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,返國後2週內如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,並主動告知旅遊史,以利醫師早期診斷、通報及治療。

疾管署表示,確診個案分別為北部及中部10多歲青少年,兩人4月底至5月上旬曾分別前往馬來西亞參加同一場國際運動賽事,並均於當地出現發燒、頭痛、關節痛及肌肉痛等症狀。

其中北部個案(案1)返國後即前往醫院就醫,經通報於5月10日確診為登革熱,目前已出院;惟經衛生局調查案1接觸者時發現中部個案(案2)曾出現疑似症狀,但返國時因症狀已改善未就醫,經衛生人員採檢於5月16保健食品代工日檢驗確診,現已痊癒。

此外,經相關縣市衛生局調查發現,國內共13名選手及1名教練於上述期間前往馬來西亞參賽,除案1及案2已確診外,另有3人出現疑似症狀,須採檢確認是否感染登革熱。衛生單位已針對確診個案接觸者及活動地周邊進行疫情調查、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,以避免疫情於國內傳播。整起事件將持續監測追蹤至6月5日,並已通知馬來西亞衛生主管機關協助調查傳染來源。

國人慢性病患者多,許多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慢性腎臟病等患者,其實都不宜任意補充健康食品。塗昆樺醫師強調,這些健康食品、保健食品,其成分如果有經過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其療效,其實就可以製作為藥品而申請藥證。「是藥三分毒,國人怕吃藥,但又愛吃保健食品,其實很衝突。」有些產品還可能跟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衝突,若產生交互作用更傷身。門診中常見許多患者,藥物及健康食品亂吃,最後影響肝腎功能。若有需要服用健康食品,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食藥署認證,千萬不要吃來路不明的產品,若真的想吃也可帶到門診與醫師討論,評估本身疾病是否適合,或是否可能與目前服用的藥物有衝突。

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,國內今(2018)年截至5月17日累計50例登革熱確定病例,均為境外移入,感染國家以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為主,病例數低於2015至2017年同期(分別為84,108,84例)。馬來西亞近期疫情呈上下波動,今年累計逾2萬例,惟較去年同保健食品代工期下降40%。

疾管署再次呼籲,民眾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,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、於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、居住在有紗窗、紗門或空調設備的房舍等;返國後如有發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關節痛、出疹等疑似症狀,應儘速就醫,並告知旅遊活動史;此外,民眾平時應落實室內、外環境整頓及孳生源清除,以降低國內疫情風險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(https://www.cdc.gov.tw)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(或0800-001922)洽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謝孟海 的頭像
    謝孟海

    謝孟海的部落格

    謝孟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